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AI概念短片助力新书发布 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分享“最后一部作品”

时间:2025-07-27 13:35:00 浏览:0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实习生 张彤睿

“创作这部作品时,我正在经历一段人生低谷,身体状况也很不好,所以我把《不舍昼夜》当作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来创作……”近日,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现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与读者分享了《不舍昼夜》的创作历程,并发布该长篇小说的AI概念短片。

“书博会”一隅。

据悉,《不舍昼夜》是以“70后”主人公王端午的人生轨迹为主线,描绘了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3年,近半个世纪的个体生命历程与时代变迁,生动展现了社会的复杂面貌、人性的焦虑与时代的更迭。

“书中写的就是一个像我一样平凡人的心灵史,致敬这样一些明知失败,但还要反复去做同一件事的悲剧英雄。”王十月说,《不舍昼夜》创作过程中,他正处于人生低谷,在这种悲凉的心态下,自己对文学、对人生、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也因此获得了直面自己内心的勇气,写出了更真实的平凡人王端午。

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与读者分享《不舍昼夜》的创作历程。

“自问世以来,《不舍昼夜》已入围2024年度‘中国好书’,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四期支持项目,中国作家协会扬帆计划等重要榜单,发行了2万余册。”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随笔》主编陈宾杰表示。

《不舍昼夜》新书与读者见面的同时,该书的AI概念短片同步发布。该短片是对《不舍昼夜》的创新性演绎,通过动态画面和生动音效,将作品的情节与情感直观呈现,为观众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市民游客现场选购书籍并参与签售。

除了《不舍昼夜》,书博会现场还有包括《千帆过尽一书生:郭琦口述历史》《蛋镇诗社》等新书发布。

其中,《千帆过尽一书生:郭琦口述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郭琦先生的外孙、作家郭彤彤,以郭琦先生的珍贵录音为基础,整理还原了他兼具革命激情与教育理想的一生。

《千帆过尽一书生:郭琦口述历史》新书对外发布。

全书分作上篇“琐忆”(1917-1957)和下篇“大学”(1957-1985)两部分,“写作过程中,我特意保留了外公郭琦先生60%至70%的四川普通话,使得文本更加生动、好读。”郭彤彤说。

在《蛋镇诗社》新书发布会上,作者朱山坡坦言其创作灵感和素材均来自他青年时期创办诗社的经历。

《蛋镇诗社》新书签售。

该书作为“蛋镇三部曲”终章,以1988年南方小镇青年成立诗社、发起荒诞“全民写诗”运动为核心,通过书信、笔录、便笺等32种文体杂糅的叙事方式,构建出一个充满野蛮诗意与时代隐喻的南方小镇生态,再现上世纪末南方小镇青年群体的精神风貌和命运沉浮。

“诗意无处不在,正如书中所述,‘满世界都是诗,横七竖八、杂乱无章的,就差我们给它们分行’,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提取出诗意来。”朱山坡表示,希望通过这样一部作品,向所有努力在生活中追求改变并创造诗意的人致敬。

市民、游客线下参展。

“我是特意赶过来听听作家们的讲座,因为现阶段社会大众对文科类专业存在‘就业难、发展窄’的偏见。”市民陈女士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从作家们的分享话语中,能感受到整个社会需要人文情怀的观照,文科类专业发展前景不会黯淡下去。

据悉,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展区面积8万平方米,设有展位4500余个,包括中国出版集团、全国各地出版集团、各地民营和股份制印刷发行单位等近500家出版社参展,线上线下展出图书上百万种。

相关推荐
  • AI概念短片助力新书发布 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分享“最后一部作品”
    AI概念短片助力新书发布 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分享“最后一部作品”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实习生 张彤睿“创作这部作品时,我正在经历一段人生低谷,身体状况也很不好,所以我把《不舍昼夜》当作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来创作……”近日,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现场,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与读者分享了《不舍昼夜》的创作历程,并发布该长篇小说的AI概念短片。“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