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央媒看四川丨世运“融”城

时间:2025-08-10 13:09:00 浏览:0

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 刘畅 摄影报道

8月的成都,充满了浓浓的世运氛围。运动员村8月3日“开门迎客”,主媒体中心8月4日正式开放,开幕式8月7日晚如期举行……一场“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体育盛会,让这座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再次迎来向全球来宾展示其独特魅力与热情的机会。

在成都,家门口的运动空间随着“城市增绿添彩”“城市容貌整治”“城市特色区域”等提升行动的开展逐渐增多,并与世运会主题景观相映成趣,共同推动成都的城市品位整体提升。成都已新建、改造体育公园77个,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天府绿道新空间830处。

大型赛事的举办,对消费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围绕世运会,成都策划举办了“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打造了“国宝粉丝探访之旅”“烟火锦城漫游之旅”等7条主题文旅体验线路,推出了100个精品消费新场景,“世运热”在社区、商圈、学校、企业持续升温。

今年是成都的“世运之年”,也是成都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目标达成之年。成都已举办世运相关活动1200余场次,吸引观赛游客50余万人次;今年1月至7月,成都体育消费规模突破400亿元,世运IP成为拉动消费、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8月7日晚,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在四川成都举行。

8月6日,顾客在位于春熙路的成都世运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内选购纪念品。

8月5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运动员村注册中心,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世运村为约7000名参赛者提供注册、医疗、餐饮、文化体验、商业休闲、物流等服务。

8月6日,成都人气旅游地标宽窄巷子设置的成都世运会标志引人注目。

8月6日,游客参观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文化配套活动——“世运·天府”文化艺术展。该展览是本届成都世运会“世运空间”打造项目的重要版块,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展。

8月7日,行驶在市区道路上的成都世运会转运公交车。成都世运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交通碳排放。

8月6日,运动员在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东区训练。桂溪生态公园东区作为掷准飞盘项目主赛场,不仅是城市生态地标,更是世界级赛事的活力舞台。

《经济日报》2025年8月10日08版

编辑: 段琪琳 责编: 高婷

相关推荐
  • 央媒看四川丨世运“融”城
    央媒看四川丨世运“融”城

    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 刘畅 摄影报道8月的成都,充满了浓浓的世运氛围。运动员村8月3日“开门迎客”,主媒体中心8月4日正式开放,开幕式8月7日晚如期举行……一场“运动无限、气象万千”的体育盛会,让这座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再次迎来向全球来宾展示其独特魅力与热情的机会

  • 观城·城市“成长记”丨这个“大脑”如何思考?记者探访攀枝花城市“智慧大脑”
    观城·城市“成长记”丨这个“大脑”如何思考?记者探访攀枝花城市“智慧大脑”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攀枝花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被称为该城市的“智慧大脑”。中心集综治中心、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应急指挥联动中心“三中心合一”,打破“行政、机制、技术、区域、部门、行业”六大界限,汇聚266个部门单位及客运、水电等社会资源,数据总量4.4亿

  • 文化惠民,贵州实施了这些举措
    文化惠民,贵州实施了这些举措

    7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贵州省围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创建文化惠民品牌三项举措,大幅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实施创建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项目共200个,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设

  • 渔韵入童心,文脉悄然传
    渔韵入童心,文脉悄然传

    近期,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三角咀家园社区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邀请了黄桥街道实验小学的沈惠勤老师为孩子们讲解黄桥的“渔文化”。沈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带领孩子们走进了黄桥的历史与文化。她介绍了黄桥的地形东高西低,地势低洼,让老一辈黄桥人得以“靠水吃水”。沈老师还向孩子们介绍

  • 传统根脉与现代绽放 古村新韵西乌素图
    传统根脉与现代绽放 古村新韵西乌素图

    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西北一隅,坐落着一个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村庄——西乌素图村。这个蒙语意为“有水的地方”的古村落,近几年来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这片土地,西乌素图村既没有在现代化浪潮中迷失自我,也未因循守旧而停滞不前,而是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的独特发展道路。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