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学制、直达本科!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5年中职学校和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名单,全省共31所中职学校参与试点。其中,东莞理工学校、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参与首批试点,两所学校对接本科院校均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正式开启“3+4”中本贯通培养(下称“3+4”)。

“3+4”指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联动,开展全日制七年一体化中本贯通培养改革,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通过相应考核,进入对应本科院校学习4年,毕业后可获全日制本科文凭。具体来看,首年试点“3+4”培养,东莞理工学校开展专业为“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对应本科专业为“软件工程技术专业”,今年共招生30人;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开展专业为“机电技术应用”,对应本科专业为“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今年共招生20人。
那么,入读“3+4”,学生学业将如何开展?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如何联动育人?据介绍,试点学校将在课程设计、资源共享、管理联动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全周期学业评价,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制定、实施可量化、有标准的考核办法。
记者还了解到,“3+4”试点是广东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尝试,不仅打破中职、本科原有学制的壁垒,拓宽中职学子成才路径,更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连贯性,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据东莞理工学校方面介绍,“3+4”分段贯通培养模式旨在通过中职 与本科的贯通培养,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希望通过中本贯通三四协同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能够从事应用软件开发、工业l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分析、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工作的高端技能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5月15日上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张伟强一行来到东莞理工学校,就中本贯通培养进行交流。未来,两校贯通培养过程中,中职阶段将加强基础学科的教学,发挥中职的专业特色与校企合作优势,同时结合本科对接专业的特点,调整课程布局,两校将联动做好中本课程衔接,教考分离,设置客观的学生评价标准,共同实现高质量育人。
此外,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在“3+4”培养中,也联动企业校企合作企业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世纪公司”)共同参与,学生完成3年中职学业后,经转段考核合格,进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学习4年,还有望直通创世纪公司实现无缝就业。
采写:南都记者 黄慧萍 通讯员 东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