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
武汉科技创新呈现爆发式增长:
北斗产业规模半年突破339亿元,
人形机器人企业数量已达50余家,
脑机接口技术
更在全国率先进入临床定价阶段。
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
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和企业
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武汉以实践证明:
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定力。
埋下创新的种子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今年4月,
为更好服务光电创新,
提升科创效能,
光谷实验室发布了
全新的科创品牌“墨子光枢”,
包含技术源头超市、
单片集成感知验证平台
和卓越合伙人计划三大创新项目。
光谷实验室成立以来,
累计产出以实验室为专利权人的
知识产权274项,
为数十家企业提供支持,
助其90余项科研项目
成功实现技术升级与产业迭代,
成果转化金额近亿元。

从低空物流的精准调度,
到人形机器人的自主导航、
智能网联汽车的厘米级定位等,
北斗正在为武汉新兴产业
和未来赛道注入时空力量。
武汉北斗产业的增长曲线,
印证了这种创新势能。
上半年,产业规模约339亿元,
同比增长31%。
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
更是武汉决心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
争创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的信心体现。

通过“赛马”机制,
丁汉、陈学东、刘胜三大院士团队
分别引领技术攻关,
推动多路线并行发展,
使武汉在全国保持技术体系优势。
按照计划,
到2027年,
武汉力争量产整机产品10款以上,
突破关键技术10项以上,
打造示范应用场景30个以上,
产业规模超100亿元,
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针对脑外伤造成的运动神经通路受损、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和肌力下降的患者,
协和医院创新性地提出
“脑—脊—机—复能”
一体化诊疗技术,
通过无创脑机接口驱动,
结合脊髓电刺激,
实现机器人辅助行走,
可使患者最大程度实现功能恢复。
目前这一研究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在脑机接口领域,
武汉不仅医疗资源丰富,
还拥有中国科学院
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武汉现代病理工程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脑研究所等创新平台,
建有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