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郭文海到南区街道调研“百千万工程”:以侨房保护活化带动农文旅发展 打造环五桂山高质量发展示范带重要节点

时间:2025-06-03 01:18:00 浏览:0

【来源:中山发布】

6月2日晚,市委书记郭文海利用端午假期时间,轻车简从夜访南区街道曹边村,就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侨房保护活化利用进行调研。郭文海强调,要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扎实推进曹边村、北台村连片改造提升,加强侨房保护活化利用,深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全市“百千万工程”示范标杆。

曹边村作为首批“广东美丽侨村”,村内有大量侨房建筑。近年来,曹边村把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在保留侨房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对部分侨房进行了活化保育,引入亲子研学、轻餐饮等新业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目前,曹边村正加紧对港澳乡亲和海外侨胞托管的一批侨房进行活化保育,计划打造文创集市、乡村酒店等,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郭文海到曹边村,实地考察正在修复中的侨房,与村干部、村民、商铺经营者深入交流,听取有关意见建议。他表示,今年以来,曹边村围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侨房保护活化利用、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实现可喜变化,值得充分肯定。

加强统筹规划,扎实推动曹边村、北台村连片改造提升,串珠成链,整合资源,把曹边村、北台村打造成为我市环五桂山高质量发展示范带的重要节点。

把侨房活化利用作为“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深入动员广大华侨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强村公司和国企作用,在做好保护前提下,尽快引入民宿、文艺等元素和新业态,丰富文化内涵,带动侨房与古建筑焕发新活力。

进一步抓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持续改善曹边村、北台村及周边沿街镇面人居环境,在农村污水治理成效基础上,深入实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全面提升镇村整体面貌和生活品质。

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结合曹边村和北台村资源禀赋,认真谋划一批聚人气、增引力的项目,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山发布编辑部

记者:隋胜伟

编辑:邹岳廷

美编:郑欣

执行总编辑:高明国

总编辑:李华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推荐
  • 传统根脉与现代绽放 古村新韵西乌素图
    传统根脉与现代绽放 古村新韵西乌素图

    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西北一隅,坐落着一个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村庄——西乌素图村。这个蒙语意为“有水的地方”的古村落,近几年来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这片土地,西乌素图村既没有在现代化浪潮中迷失自我,也未因循守旧而停滞不前,而是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的独特发展道路。这里的

  • 大湾区观察|广东“媒体+”:一场以制度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战略实验
    大湾区观察|广东“媒体+”:一场以制度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战略实验

    潮起珠江。广东《“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媒体+”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时,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兴宁市融媒体中心的同事们正在央广网广东公司一起研究兴宁鸽品牌建设工作。《“媒体+”三年行动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国强高兴地说:“‘媒体+’是农

  • 青春“数”写担当 长江大学学子赴小悟乡播撒知识
    青春“数”写担当 长江大学学子赴小悟乡播撒知识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林杉 通讯员李博文)7月6日,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抗大•树梁”数学科普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学子们,带着知识与热情走进孝感市孝昌县小悟乡林业初级中学,拉开“弘扬三大精神 青春‘数’写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活动伊始,志愿服务队便以班级为单位精心组织了班会。班会上,队

  • 巴马瑶族自治县2025年粤桂协作乡村振兴人才专题培训在深举行
    巴马瑶族自治县2025年粤桂协作乡村振兴人才专题培训在深举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彭琰 通讯员 陆玉碧 谢文彬巴马瑶族自治县2025年粤桂协作乡村振兴人才专题培训班近期在深举行。35名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观摩、案例交流等形式,拓视野、增本领,把特区精神带回去,为乡村振兴增动能、添活力。为了确保培训落到实处,巴马瑶族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沟通协调精心策划课

  • 引大济湟,书写青海绿色水脉新篇章
    引大济湟,书写青海绿色水脉新篇章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 臻2023年,引大济湟工程实现全线通水,2025年,引大济湟工程实现全面竣工验收、整体投入运行,这其中,从调水总干渠、西干渠、北干渠工程干支渠的逐步建成,到水库、隧洞、渡槽、倒虹吸建设中困难的一个个攻破,再到工程田建配套项目的完善,这条总长数千公里的“水脉”,凝聚了青海水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