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评论|莫让AI沦为造谣工具

时间:2025-05-22 09:45:00 浏览:0

近日,网信部门公开曝光了第六批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涉及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和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其中多起案例系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编造虚假信息。这些谣言不仅误导公众认知,还扰乱社会秩序,危害性不容小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紧跟时代步伐,将造谣玩出了新花样。他们或把AI作为谣言的内容核心,如编造“AI预测彩票号码百分百中奖”谣言,利用公众投机心理实施诈骗;或借助AI生成技术编造虚假信息,像“杭州滨江发生恶性刑事案件”谣言,就是利用AI生成工具捏造虚假案情来制造恐慌。此类谣言频频出现,既有一些自媒体账号为追求流量,不惜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的原因,也有利用AI造谣更具迷惑性,极易引发公众误信与转发的缘故。

利用AI造谣现象频繁出现,已然警示我们:在享受AI技术红利的同时,必须警惕技术被滥用的风险,及时筑牢治理防线。值得欣慰的是,监管部门已果断亮剑。此次被曝光的相关账号已被依法关闭,相关责任人也受到行政处罚。事实上,中央网信办前不久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其中明确将“利用AI制作发布谣言”列为重点整治的七类突出问题之一,这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AI技术滥用现象的敏锐洞察,以及深入治理网络谣言的坚定决心。

但治理利用AI造谣,事后查处只是其中一环,更为关键的是构建起系统性、全链条的治理机制。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AI生成内容的法律规范,让监管更加精准有力。同时,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建立健全AI谣言识别机制,畅通用户投诉举报渠道,提高谣言识别处置效率。此外,公众也要提高网络素养,增强对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AI技术本应为增进人类福祉服务,绝不能沦为造谣的工具。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只有将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与加强公众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AI技术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让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

相关推荐
  • 评论|莫让AI沦为造谣工具
    评论|莫让AI沦为造谣工具

    近日,网信部门公开曝光了第六批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涉及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和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其中多起案例系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编造虚假信息。这些谣言不仅误导公众认知,还扰乱社会秩序,危害性不容小觑。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紧跟时代步伐

  • 广东发布第二批22类“AI+”应用场景,含金融等4大行业
    广东发布第二批22类“AI+”应用场景,含金融等4大行业

    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应用场景是关键。5月19日,广东省工信厅发布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梳理了交通、民政、金融、农业4大行业应用需求,共计发布22类应用场景。经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目前广东已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50类,涵盖8大行业。交通、金融各6类,民政、农业各5类场景此次发

  • 网传“南阳农民河道取水浇地被有关部门罚款5万元”系谣言
    网传“南阳农民河道取水浇地被有关部门罚款5万元”系谣言

    近日,南阳市网信办接到网民举报,某平台账号“李小明”、“带你上火星上吃烧烤”、“一木擎天”发布视频称“南阳农民河道取水浇地被有关部门罚款5万元”。经向有关部门核实,今年南阳全市范围内未发生此类事件,此信息为谣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个别网络账号故意散布谣言属于违法行为。网信部门在此提醒广大网民不信谣、

  • 超千人打卡!深圳先进院举办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超千人打卡!深圳先进院举办2025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动动手指就能让图片一键高清、一滴血就能探究人体“健康密码”、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5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举办2025年度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了来自深圳、延安、梅州的1000多名市民及师生前来打卡体验。活动现场,一系列前沿科技互动体验让同学们直呼“有趣”“好

  • 辽宁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周波主持并讲话
    辽宁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周波主持并讲话

    5月19日,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暨第三期“政协大讲堂”,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提升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周波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