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淮河在蚌埠穿城而过(央广网发 陈昂摄)
千里淮河,蜿蜒东流,在安徽蚌埠穿城而过,陪伴着这座城市发展变迁。如今,蚌埠经历着从治淮到靓淮的华丽转身。央广网记者近日跟随“千里淮河今安澜·行走淮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安徽蚌埠,探访这座“淮河上的明珠”城市如何走出一条淮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座闸守护淮河安澜
初秋的淮河蚌埠段,水波荡漾,来往船只穿梭其间。在蚌埠闸工程管理区,树木葱郁,景色宜人,这里已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作为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蚌埠闸枢纽工程位于千里淮河中游,上距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约160公里,是淮河干流承上启下的重要控制性工程。
蚌埠闸的调度是一门科学艺术,据安徽省蚌埠闸工程管理处副主任李洁介绍,根据蚌埠闸控制运用办法,闸上正常蓄水位控制在17.50米~18.00米。干旱期及用水高峰期,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意,闸上水位可适当抬高;预报沿淮有强降雨时,闸上水位可降到17.5~17.00米;当预报淮河将出现洪水时,可进行预泄,尽量降低闸上水位。

蚌埠闸(央广网发 尤靖文摄)
与水利枢纽配套的船闸系统也经历了蓬勃发展。1961年,一线船闸正式通航;2007年,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投资兴建了蚌埠复线船闸;2020年以来,年均过闸量超6000万吨,年过闸船只近4万艘次,成为淮河流域通江达海和助力皖北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水运大动脉。
蚌埠船闸还见证了蚌埠从“治水”到“智水”的转变。2024年,被船民誉为“水上ETC”的“皖航通”智能系统上线。蚌埠淮河船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长春介绍,“水上ETC”让过闸如行云流水,船不用停、人不上岸,只需指端轻点,便能完成登记、缴费、排期。
昔日防洪要地今变产业热土
8月24日,淮河干流规模最大的专业舾装码头——蚌埠港中心港区长淮卫作业区临港产业园船舶配套码头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经开区临港产业园“港产城”融合发展又迈出关键一步。
临港产业园位于蚌埠市东部,主要基于蚌埠长淮卫镇全域开发建设。16年前,水利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将包括位于蚌埠市境内的方邱湖在内的部分行洪区调整为防洪保护区。2013年,长淮卫镇摘掉“行洪区”帽子后,启动临港产业园规划建设前期工作。2021年,临港产业园建设全面提速,向着产、港、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不断迈进。

临港产业园(央广网发 陈昂摄)
目前,基于临港片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蚌埠经开区规划利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一个核心城区15平方公里,人口13万,“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十余年来,临港片区内园区聚焦电子信息、非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统筹传统升级与新兴培育,已集聚工业企业50余家,培育规上企业9家。弗迪电池、奥福科技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5亿元,2025年1-7月同比增长6.3%。
作为临港产业园承载主体的长淮卫镇,在2025年安徽省综合实力百强镇名单中位列第27位、全市第2,较上年前进35个位次。从城乡交界地到现代化临港新城,蚌埠借淮河之水、乘规划之势,全力推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
城水相融“靓”淮河
在蚌埠,行走在淮河堤岸,岸边晨练、散步的市民多了,沿河地带栽上了耐水性花草树木,色彩缤纷的健身步道向远处蜿蜒,一个个网球场、篮球场等“口袋公园”临水而建。
然而,过去的淮河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淮河两头翘、中间洼的特性,以及多年分洪行洪蓄洪的影响,站立大堤看淮河像是一条大沟。同时,河道滩地乱搭乱建、乱耕乱种,放牛放羊,偷倒垃圾等,蚌埠主城区段淮河成为城市脏乱差的集中带。

蚌埠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园(央广网发 陈昂摄)
2021年以来,蚌埠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顺应两岸民心所向,提出“以淮河为中心,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的城市发展思路,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建设跨淮河通道、打造淮河北岸城市组团及核心片区“三步曲”战略。
“靓淮河”工程西起怀远荆涂大桥,东至长淮卫大桥,全长26公里,治理面积52平方公里,以“一川清、两滩靓、三脉通、十景红”为总体布局,实施包括河道切滩、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湿地公园、体育健身等工程,塑造独具韵味、彰显活力的滨水都市发展带。2023年,该工程被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首个“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典型示范案例发布推介。
蚌埠靓淮河水利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侯延峰介绍,工程将城市闲置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源、发展资源,为城市更新挖潜了2.7万亩可增值土地,可实现出让收益总计超70亿元,有效撬动了多种业态协同融合发展。
淮河之上,延安路淮河大桥、司马庄路淮河大桥等多座跨淮河大桥将进一步提升淮河两岸互联互通水平,蚌埠城市发展已由“背靠淮河,跨河发展”向“面向淮河,拥河发展”转变。
如今,蚌埠市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实现了淮河治理从单一防洪功能向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重的转变。淮河已然成为蚌埠市民亲水、戏水、乐水的幸福河。
来源:央广网
审核:杨菁菁 编辑:李享 校对:解明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