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活动正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科技会堂举行,100余场学术论坛将持续近1个月。在密集的论坛间隙,多家在京企业和科研团队秀绝活,正在备战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选手”、能带领真鱼群完成洄游的机器鱼、借助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远程操控的灵巧手等前沿科技产品亮相。
北京企业加速进化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正在中国科协年会会场踢足球。“与马拉松相比,足球赛的场景更复杂,除了跑动,还可能存在冲撞等意外,这涉及算法、位置识别、运动控制等。”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身高1.2米、体重约3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小脑功能出色,是为高校、科研院所等具备二次开发能力团队研发的轻量级产品。
“这款机器人正在备战8月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工作人员说,该公司计划继续研发它的兄弟版本——身高1.6米左右的“哥哥”和身高95厘米左右的“弟弟”,分别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
不远处的水槽内,多条锦鲤畅游。定睛细看,居然有两条仿生机器鱼。它们已经被鱼类认作同伴,一起游弋。

这是北京大学智能仿生设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在仿生水下机器人领域,团队深耕了近20年,研发了仿海豚、仿箱鲀等多款机器鱼,并成功在北极、南极海域完成航行试验。”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常见的水下资源探测、水下设施检修等应用场景,仿生机器鱼还有一个奇妙用途——引鱼产卵。
该团队发现,机器鱼在前方游动时,可以吸引很多鱼类跟随。这个特点可以用于在自然环境下,引导迷路的鱼类找到合适的产卵地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团队有望构建一种全新的“机器-生命”混合生态。
本届科协年会期间,多项科技场景体验活动持续举行。“萃炼时光”开放式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也同步开展,促进科学家之间的思想碰撞,推动学界、产业界跨界交流与合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