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跑好“人机共跑”的马拉松(评论员观察)

时间:2025-05-14 10:06:00 浏览:0

人形机器人如何适应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助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场更为壮观也更具挑战性的“人机共跑”马拉松

在人形机器人这个新赛道上,我国是后来者,但具有后来居上的优势和潜力

不久前,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京完赛。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和人类选手同场竞技,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

这是我国人形机器人的一次极限测试。约21公里的路程上,人形机器人精密关节会运动约25万次,能充分展现出能耗效率、散热能力、运动算法等方面的优缺点。尽管不少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运动表现并不完美,但这些“跑出来”的问题,都会成为技术进一步完善的起点。

从更大层面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人形机器人如何适应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助力人类文明进步,是一场更为壮观也更具挑战性的“人机共跑”马拉松。

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领航者2号”人形机器人,能够自如地和人对话、帮人搬东西;不少企业的人形机器人竞相走出实验室,进工厂“实习”,参与生产流程……从苗头看势头,人形机器人有望催生又一次颠覆性创新,并引发生产力的全面跃升。在人形机器人这个新赛道上,我国是后来者,但具有后来居上的优势和潜力。

优势源于完整的产业体系。人形机器人从头到脚有上百个零部件,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可以确保研发试验环环相扣。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专利储备突破19万项,约占全球2/3。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中,我国企业占比超1/3。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制造业龙头,既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团结协作,又在技术路线上百花齐放,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创新生态。

优势源于庞大的人才队伍。我国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每年工科毕业生数量超过全世界工科毕业生总数的1/3。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过程中,各领域工程师各展所能,既能攻克“卡脖子”技术,也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汇聚的必是推动人形机器人新技术新应用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优势还源于超大规模市场,创造了复杂的应用场景和多样的落地需求。《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53亿元,同比实现翻倍增长。无论是在流水线上承担搬运、分拣装配等工作,还是在博物馆、展览馆化身智能讲解员;无论是在家庭室内承担家务,还是在深山老林里排查电网故障……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也要看到,人体构造精密而复杂,打造一款成熟的人形机器人绝非易事。特别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系统开发方面。提升人形机器人的综合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还需要从软件开发、工艺设计、材料零件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新领域,政策支持很重要。”推动具身智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关键在于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出台了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各环节协同发展,深入实施“机器人+”推广应用,将不断提高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和产品供给能力。

早在80多年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就提出了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服从人类的命令、保护自己的“机器人三原则”,探讨机器人带来的伦理困境。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科幻情节不断照入现实,我们对人形机器人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打造更为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扩展人机共生的伦理空间,在这场“人机共跑”的马拉松里,我们一定能跑出更好成绩,跑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4日 05 版)

来源:人民网

相关推荐
  • 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AI Agent全球专项赛正式启动
    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AI Agent全球专项赛正式启动

    8月16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AI Agent全球专项赛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启动。截止目前,已有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超过400+个项目参赛,参赛项目涵盖21个大类行业,包括工业制造、金融、文创、健康、海洋经济、新能源等多元化领域。香港科技大学(

  • 科技解锁“绿色金矿”
    科技解锁“绿色金矿”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昭通天麻声名在外。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昭通天麻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从整体来看,天麻产业化仍处于发展初期,存在不少瓶颈制约:一方面,由于天麻基础性研究起步较晚,科研机构及科技人才队伍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科研能力薄弱,导致产品加工重心长期停留

  • 2025临沂马拉松赛道全面升级:最大化减少城市交通压力,让选手在奔跑中感受“一步一风景”生态画卷
    2025临沂马拉松赛道全面升级:最大化减少城市交通压力,让选手在奔跑中感受“一步一风景”生态画卷

    8月13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好运山东”2025临沂马拉松暨山东省马拉松联赛(临沂站)有关情况。2025临沂马拉松赛道全面升级,本届赛事在赛道规划方面有哪些新亮点?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彦军表示,2025临沂马拉松赛道较往年全面优化升级,核心亮点在于深度融

  • 贺兰山下种出“紫色梦想” ——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四
    贺兰山下种出“紫色梦想” ——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四

    新华社记者 刘紫凌 张宋红 马丽娟7月的西北内陆,一场大雨来得猛去得也快。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村民苏金萍,开着一辆皮卡车一溜烟钻进了村头不远处的一片葡萄园。雨后的葡萄园散发出一股清香,郁郁葱葱的叶片下,一串串葡萄悬挂枝头,晶莹剔透。“这是赤霞珠,酿出的酒像红宝石一样漂亮呢!”苏金萍动作麻利

  • 田间课堂播撒“硒”望 为万源富硒产业注入新活力
    田间课堂播撒“硒”望 为万源富硒产业注入新活力

    冯津榕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当前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8月6日,在四川达州万源市黄钟镇邓徐坝村,万源市富硒产业发展从业人员能力提升暨高素质农民培训(第三期)举行,将一项项实用技术精准送到群众身边,为富硒水稻丰收增添“科技功力”。活动现场,万源市富硒产品检验中心特邀“科创中国”功能农业产业服务团专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