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津榕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当前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8月6日,在四川达州万源市黄钟镇邓徐坝村,万源市富硒产业发展从业人员能力提升暨高素质农民培训(第三期)举行,将一项项实用技术精准送到群众身边,为富硒水稻丰收增添“科技功力”。
活动现场,万源市富硒产品检验中心特邀“科创中国”功能农业产业服务团专家白云瑞开展专题讲座,围绕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的应用、富硒水稻科学培育、富硒大米执行标准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讲解,为当地富硒水稻产业发展“把脉开方”,助力产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随后,课堂移至田间地头。中心工作人员和专家实地观察了秧苗生长情况,并详细回答农户关于施肥时机、用量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连串疑问,现场气氛热烈。与此同时,万源市富硒产品检验中心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馈赠——现场捐赠了500斤、价值6000元的富硒有机肥料,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丰收增产底气。
“通过今天的技术培训,我们了解到通过根施有机硒肥等措施,更有利于生产出达标的富硒大米,从而创造出更多收益。”黄钟镇种粮大户王晓艳种了180多亩水稻,分布于邓徐坝、郑家坪两村。
白云瑞表示,万源市土壤硒含量显著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具备发展富硒产业的天然优势。此次与万源市富硒产品检验中心的合作,不仅有效推动了万源市富硒水稻的标准化试验示范工作,也为达州市乃至四川省富硒产业发展起到了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另据了解,近年来,万源市通过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开展从业人员能力培训等措施,推动富硒产业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万源市富硒产品检验中心技术负责人杨琳介绍,截至目前,我们通过“理论教学+田间实操”的模式,累计培训近600名富硒产业从业人员,培养了一批标准化生产富硒茶、富硒马铃薯、富硒大米的技术能手,为万源富硒产业标准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