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在医疗机构,看见民法典的生命力

时间:2025-05-30 14:34:00 浏览:0

评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比立法更难的,是法之必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而今,在卫生健康领域,尤其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民法典涉医相关法条已经融入运行管理的肌理,成为医务人员的行为自觉。


民法典的实施,为推动医务人员依法依规执业提供了基本遵循。

民法典独立设置人格权编、侵权责任编,就患者的物质性人格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和精神性人格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等权益保护作出专门规定。对于医方来说,民法典的系列规定既是“紧箍咒”,为医疗行为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更是“助推器”,持续推动着医疗行为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创新转变。

民法典第1005条规定,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的,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及时施救。这是对医方施救义务的具体说明。民法典第1227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这是对医方医疗行为规范的具体说明。民法典第1219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这是对医方告知义务的具体说明。民法典第1226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这是对医方保密义务的具体说明。民法典第1009条规定,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这是对医方科研和伦理义务的具体说明。类似的法条还有很多。

这些规定在充分展现对患者权益尊重和保护的同时,也为医务人员依法依规执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动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良好助力。

民法典的实施,为构建医患之间法治化互动框架提供了法律路径。

民法典充分体现法律的平等与公正,对医方救死扶伤的执业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进行了全面校订,为医患双方的权益平衡、医患关系的良性维护、医疗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法治基础。

民法典细化侵权责任编,从医疗技术损害的过错责任、医疗伦理损害的过错推定责任、医疗产品损害的无过错责任三个层次进行了详细的责任说明,让患者权益维护更有依据。民法典亦对患者义务进行了建构与梳理。根据相关规定,患者负有尊重医务人员人格尊严、不得侵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不得妨碍公共医疗秩序的义务;负有按照约定履行遵守医嘱的义务,在医疗活动中不仅应配合治疗,更应以最大诚信向医方提供与诊疗相关的信息。

民法典设立医疗损害责任专章,在强调医方责任的同时,也合理设置了免责条款。民法典第1224条规定了特殊抗辩事由,患者不配合医方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的,医方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的,医方尽到了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但限于当时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医方不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民法典亦就紧急情况下的知情同意、由不可抗力引起的医疗损害、由紧急避险造成的医疗损害等情形,提出了医方的侵权免责事由。

这些规定充分考虑了医疗行为本身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平衡了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了医方“全责化”倾向,为医患双方建立了更加公平、理性和法治化的互动框架。

民法典的实施,为实现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法治建设是医疗机构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着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决定着其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效果。

就患者而言,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就医疗机构而言,民法典则是指导医疗行为、经济运行以及科研创新的基本法典。经过5年持之以恒的普法宣传,民法典在卫生健康领域得到了持续贯彻落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医疗机构蔚然成风,医务人员也逐步完成了“要我学—我可以学—我要学”的意识转变。

在医疗行为层面,医疗机构充分学习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民法典等的立法精神,严格落实相关法条规定,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制定包括医疗行为规范、医疗文书书写、患者隐私保护、知情同意告知、投诉处理等在内的系列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经济运行层面,医疗机构认真落实民法典物权编、合同编等的规定,全面开展合同法制审核等工作,创新实施法律顾问等制度,强化信息系统功能建设,主动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持续提升依法治理和合规经营水平。

在科研创新层面,民法典就人体临床试验、人体器官捐献、人体基因和人体胚胎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等进行了全面规制。这既为医疗机构开展科学研究划定了法律红线,也确保了相关研究在不危害人体健康、不违背伦理道德、不损害公共利益的法治轨道上稳步发展。

如果说5年前,民法典之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还只是落在纸面的一条条规定,那么现如今,民法典列明的各项法律义务已经转化为医务人员的行为自觉,其提出的各项保护条款也已经成为维护医患双方权益的坚实铠甲。未来,相信医疗机构将在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指引下,探索更多的创新举措,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为舒适的诊疗服务和就医环境,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图片

:宁艳阳(媒体人)

编辑:门雯雯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图片
相关推荐
  • “120”不出省?救护车半路加价?长途医疗转运服务有待完善
    “120”不出省?救护车半路加价?长途医疗转运服务有待完善

    原标题:“120”不出省?救护车半路加价?面对众多问题——长途医疗转运服务有待完善(民生一线)有人受伤较重或突发急症需要去医院?——打“120”叫救护车。这和报警打“110”、发现火灾打“119”一样,是生活常识。近年来,我国多地急救网络建设不断完善,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也为行业发展积累了宝

  • 您知道什么是百级手术间吗
    您知道什么是百级手术间吗

    百级手术间即空气洁净度达到百级标准的手术室,是级别最高、洁净程度最高的手术间。洁净标准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空气中大于等于 0.5 微米的尘粒数在 350-3500 粒之间,大于等于 5 微米的尘粒数为 0。气流组织,要求采用单向流(垂直单向流),高效过滤器的满布率应为 75%-85%,单向流断面风速

  • 收费更规范、照顾更高效 免陪照护服务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忙”
    收费更规范、照顾更高效 免陪照护服务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忙”

    当患者生病住院需要人照顾,除了依靠亲属和雇护工外,“免陪照护”服务也逐渐成为选择。免陪照护主要指患者住院期间,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且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由护士或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提供的生活照护服务。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

  • 靠医疗科普捞金,“网红医生”被点名
    靠医疗科普捞金,“网红医生”被点名

    7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在例行健康提示环节提醒注意“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作牟利工具。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胡强强表示,当前,医疗科普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医生通过直播和短视频来

  • 十堰人医成功实施鄂西北首例微创拇外翻Spear Plate髓内板矫形术
    十堰人医成功实施鄂西北首例微创拇外翻Spear Plate髓内板矫形术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桢桢 余欢欢)日前,十堰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病区完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突破——程鑫华主任医师团队成功独立完成鄂西北地区首例微创拇外翻Spear Plate髓内板矫形手术,彻底解决困扰患者多年的拇外翻畸形病痛。这标志着该院足踝外科微创治疗水平正式迈入国内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