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浙派名师中国美育行•新疆篇①芒种浙疆共“美育”,浙江美育经验在伊犁“发芽”

时间:2025-06-07 15:12:00 浏览:0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厉纪成(浙江省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 )

2025年6月5日,时值中国二十四节气之芒种。芒种至,万物忙,收麦插秧正当时,亦喻示着收获与播种的东方智慧。值此生机勃发之际,“浙疆情·民族心·美育行——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中小学美术班中国美育行”活动在新疆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正式启动。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项目首席导师朱敬东教授率来自浙江省各地的22位浙派名师,跨越万里,将浙江探索新时代美育的丰硕经验与创新理念,如“芒种”般精心“播撒”于伊犁河谷的教育沃土。此次活动旨在依托新疆璀璨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深度教研与经验共享,示范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推动师资建设,促进美育发展,践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立德树人使命。

活动开幕式在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隆重举行。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朱敬东教授,伊犁师范大学、伊宁县教育局、伊宁县教育教学研究室等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由学校王良云书记主持,为此次浙疆美育深度交流拉开了序幕。

深耕课堂沃土:播下文化传承的实践种

浙派名师沈桦、顾昭华、孙星星联袂呈现单元示范课《小纹样,大世界——一带一路上的纹样密码》。课程以“丝绸之路”为魂,以新疆非遗瑰宝艾德莱斯绸纹样为体,设计“文化溯源—艺术解构—生活重构”三阶递进教学:

《丝路探秘》:以趣味游戏探寻艾德莱斯绸历史工艺, 学生通过观察蚕茧、植物染料(沙枣皮、石榴皮),动手参与“步骤排序”游戏,深入理解艾德莱斯绸非遗技艺。重点解析“扎经染色”工艺(先染后织)形成的自然晕染,辨识取材新疆山水(山形、水滴纹)与物产(巴旦木纹)的绚丽纹样,感受其源于自然的文化魅力。

《纹样奇遇》:借“纹样方程式”解构美学密码,发起色彩挑战赛,用水拓画模拟纹样流动之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思潮进行融合、创生,达到美美与共,共创共融。

《创意魔法》:学生拆解艾德莱斯纹样,重组几何与自然符号,融入新疆元素,创作拼贴装置,以现代艺术诠释非遗,探索“非遗当代表达”,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三课时如精耕细作,将美育扎根课堂,引导学子从感知走向创造。课后,浙派名师与当地美术教师、研究生围绕单元教学展开热烈共研。

引灌理念活水:播撒课程落地的智慧种

首席导师朱敬东教授立足新时代美育高度,以《由创而兴:艺术新课标导向的课堂实践理路》为题作专题引领。他结合上午单元课实例,深刻剖析了新课标下美育“浸润学生、教师、学校,赋能社会”的目标,并强调实现路径需聚焦三大关键:

1、任务驱动,激活实践链:以美术学科20个学习任务(如“体验传统工艺”)为抓手,整合思政、历史、信息技术等跨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如伊犁纹样研究)中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创新实践能力;

2、素养融通,编织育人网:立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四大核心素养,通过单元化设计(如“家的故事”、“小纹样,大世界”),将自然、生活与文化深度关联,深化“天人合一”等育人价值;

3、角色转型,点燃学习芯: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启动机”,通过设计结构化探究任务(如植物生命主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推动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融合。

朱教授指出:“当学生从艾德莱斯纹样中真正读懂天山色彩、绿洲故事,美育便完成了从技法习得到心灵滋养的深度浸润。”讲座聚焦现实问题,引发强烈共鸣。在热烈的互动环节,朱教授与现场伊犁美术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教师们提出的“如何将单元设计理念更有效地融入本地课堂”、“如何平衡非遗传承与当代创新”等具体困惑,朱教授结合新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上午的课例,进行了即兴而精准的解答。他强调:“单元设计的灵魂在于‘真实情境’与‘素养贯通’,新疆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动的课堂。教师要做的,是像今天的纹样课一样,搭建桥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纹样与雪山草原、绿洲生活的血脉联系,这才是文化自信的生根之处。”这番现场点拨令教师们豁然开朗。一位新疆教师激动地分享感悟:“以往尝试以艾德莱斯纹样教学,往往停留在技法层面。今天朱教授的讲座和现场指导,让我系统理解了如何运用任务驱动与素养融通理念,深度挖掘纹样背后联结自然风光、人文底蕴的美育价值。这种将地域文化转化为育人资源的系统方法,正是我们追寻的‘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生动实践与专业指引!”

开垦课程新壤:播撒特色建设的多样种

下午的“名师微课马拉松”精彩纷呈,多位浙派名师分享课程建设硕果:

绍兴市上虞区上德实验小学吕银萍老师立足新课标,打造IP化儿童版画工坊。她以“我爱我的家乡”为核心,深挖绍兴文脉,构建单元化本土课程,融合非遗、建筑等地域资源,厚植文化自信。创新引入现代媒体技术,通过版画数字化、项目式,开发“名人故事动起来”定格动画,将静态版画转化为动态影像,实现数智融合。工坊以“深学融合”为径,为新疆等地区提供“一校一品”实践范式,推动传统艺术在儿童指尖焕发时代生命力。

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吴妍老师以《地方文化浸润下的学校美育特色》为题,详述如何挖掘“鸣鹤古镇”与“杨梅文化”之美育基因,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实施路径,通过课程开发、社团活动、文创实践,引领学生从“旁观者”跃升为“文化传承参与者”,筑牢文化自信与创新表达之基。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刘彬彬老师分享《篾编创“艺”:指向创意实践的小学非遗篾编艺术课程建设的研究》,趣味拆解“四材”方法论:“就地取材”整合非遗、生活、艺术资源;“真材实料”夯实研究内容;“材优干济”展示课题方向;“因材施教”优化学习与评价,为传统非遗注入童趣创意活力。

来自诸暨市陶朱街道西湖小学马洋老师以“春华秋实,美育生命--生命美育在小学美术活动中的实践——以春之邀’活动为例”,挖掘四季更替蕴含的生命哲理与美学元素,为“四季美育”提供了天然载体,引导学生感悟生命萌发、成长与消逝,理解生命意义,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生命观及对自然的敬畏热爱。期待通过美育,实现艺术与生命的“美美与共、生生不息”。

浙江省金华市银湖小学胡苗苗老师从人工智能技术切入,深度解析AI如何重构美术大单元课程设计,推动美育与科技深度融合。讲座聚焦实践操作,现场演示AI工具辅助绘画创作、跨学科主题项目开发及学生个性化评价等环节,生动展现技术如何拓展美育边界,提升教学效能。活动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落地的AI美育路径,反响热烈,彰显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下艺术教育的新可能。

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周瑛老师分享了课题《三土三新:少儿乡土水墨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实施与生长的过程。以乡土与创新的交汇点,选择以水墨为载体,通过以土题材创新内容,用土材料创新表现,借土艺术创新形式三要略助力以“土”出新的少儿乡土水墨创新性的转化,带领学生走向自然,了解家乡,面向生活,传承文化。共享前沿美术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

共育未来苗圃:播植院校协同的远景种

活动尾声,朱敬东教授携《美术报.少儿美术读本》编辑林晓峰、浙派名师代表同伊犁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杜华书记率领的学院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展开了深度校际交流。双方围绕美术学科发展、课程体系创新,尤其在AI技术背景下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院校美育体系,共商协作机制。交流中,双方聚焦当前艺术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研讨了在新时代课标引领下,如何通过艺术课程的发展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一致认为,面向未来教育的综合性发展和特色化建设,需着力加强对学生艺术能力与艺术思维的培养,贯通时代媒介,并强化教研协同,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同时,双方还探讨了构建大中小学艺术素养建设一体化体系的路径, 旨在为培育根植民族、面向世界的美育新苗厚植沃土。

芒种时节,万物竞发。浙派名师怀揣经年积淀的美育“良种”,深耕于伊犁教育的广袤田野。当文化的基因在课堂解码,当创意的嫩芽破土萌发,当院校携手共绘蓝图,这场跨越山河的“播种”之旅,正以东方智慧为壤,以时代精神为光,静待每一株生命在美的浸润中抽穗拔节,收获未来丰盈的金黄。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 文化惠民,贵州实施了这些举措
    文化惠民,贵州实施了这些举措

    7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贵州省围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创建文化惠民品牌三项举措,大幅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实施创建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项目共200个,基层综合文化站(中心)设

  • 渔韵入童心,文脉悄然传
    渔韵入童心,文脉悄然传

    近期,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三角咀家园社区青少年公益暑托服务点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邀请了黄桥街道实验小学的沈惠勤老师为孩子们讲解黄桥的“渔文化”。沈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带领孩子们走进了黄桥的历史与文化。她介绍了黄桥的地形东高西低,地势低洼,让老一辈黄桥人得以“靠水吃水”。沈老师还向孩子们介绍

  • 传统根脉与现代绽放 古村新韵西乌素图
    传统根脉与现代绽放 古村新韵西乌素图

    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的西北一隅,坐落着一个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村庄——西乌素图村。这个蒙语意为“有水的地方”的古村落,近几年来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拂这片土地,西乌素图村既没有在现代化浪潮中迷失自我,也未因循守旧而停滞不前,而是走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的独特发展道路。这里的

  • 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在太原启动
    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在太原启动

    近日,第四届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启动暨山西省“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在太原湖滨广场启动,活动旨在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据了解,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目前已连续举办三届,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与参与

  • 长乐区和平街:千年府第街 新生焕光彩
    长乐区和平街:千年府第街 新生焕光彩

    千年吴航城,明清府第街。在省政府近期公布的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里,福州长乐区和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位列其中。“枕山襟水,交通便利。”自古通达的水陆交通造就了长乐的繁华。而今,古街悠悠,古建新生,和平街成为展示长乐海丝文化、侨乡文化的空间,为老城守住了乡愁记忆。自2018年和平街启动修复保护工作以来